民众对健康知识的渴求和医学生对医学发展史、医学人文的渴求都比较强烈。我校基础医学互动学习培训中心、医学油画展、医学教育馆及实践教学中心等,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将医学人文、医学发展史、医学高仿真场景、真实人体结构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促进健康知识普及与评比相统一。学校依托校内健康科普场所,每年接待不同年龄、不同工作背景的市民参观;与杨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等地中小学结对,承担校本教育生命健康部分健康科普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依托国家急救部,成为国家急救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多批急救医学教育和科普培训,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 实践教学中心设立了急诊教学区,为上海市院前急救培养了大批人才。
学校通过专业对接社区、学生志愿服务、科普平台建设等方式,建立立体化科普教育平台,为全市健康教育赋能,着力塑造“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应急防控”多维度科普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构建“学校-医院-社区”联盟模式的社区健康促进科普教育框架。
为将社区服务融入教学,上海卫生医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以《上海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指导,以脑卒中患者为主线,打造了一站式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实验室,实现了全流程服务体系。
实验室分为居家生活空间和社区康复站两部分。
居家生活空间包含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等,在居家生活空间部署iCare居家远程护理设备,采集日常生活活动数据,包括活动、用水、开关门、排便、睡眠、服药、康复、语音评估等20余项数据。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生成数字人,通过数据预测风险、精准服务,实现中风的早发现、早预防,降低发病率,保障居家康复处方的落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可使用配置的智能床控制起降、语音问答,内置睡眠传感器实时检测睡眠数据,并发送报告至儿童手机APP。
社区康复中心拥有人工智能姿势评估系统、上下肢康复设备、OT康复设备等。基于人工智能的姿势评估系统通过姿势识别、面部识别等手段,对上下肢、腰背、平衡感等六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风险预测,制定康复练习和预防措施。康复设备采用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系统,基于力反馈等核心技术,可以精准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械场景,为患者提供多种有针对性的训练,激发大脑功能重组,进而重塑上肢功能。
同时融合健康养老云平台和养老服务管理云监管平台,直观展示社区内老年人日常评估、风险、服务需求、服务实施及反馈等情况,实现主动发现、智能预警、闭环管理的模式。
随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不断深入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更新,我校将把新的医疗设备引入教学,努力培养一批批全科、医养结合、康复保健等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专业医疗技术人才和护理人员的需求。
学校的医学科普教育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广泛好评,该培训形式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模拟医学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得到推广,该模式也得到了欧洲模拟医学学会及相关学会的认可和评价。
2、科普展览和教育设施根据前沿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定期更新和扩建。
近年来,上海卫生医学院围绕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上海风格的卫生医学科普教育,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宣传。一个又一个的“国内第一”、“国内第一”也在上海卫生医学院诞生,也为学校开展各类科普教育铺平了道路。我校在国内首创了集教学、实践、考核、体验互动、科普为一体的互动学习实训中心,五年来不断发展、更新、创新,力争紧跟科技前沿,做得更好、更先进。
近期能看到的科技创新,是实践教学中心于2021年10月开设的生命起源与防疫科普馆,场馆设有生命周期中的疾病预防历史(魔幻墙)、疾病预防互动区、呼吸道传染病历史(滑屏)三个区域。
1. 生命周期中的疾病预防史(魔幻墙)
展示内容:魔幻墙以互动的方式展示从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不同年龄段易感染的传染病,在教学方面可用于科普人体生命周期中易感染的传染病,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
2. 疾病预防互动区
该区域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利用多种多媒体互动形式演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展览的主要内容有:
1、在该区域设置显微镜,观察洗手前后的变化,如细菌的变化,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是否能让手更干净;
2、疫情期间,教你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3.呼吸道传染病史(滑动屏幕)
1.展示内容:利用滑屏技术,展示世界从古至今发生过的重大传染病,如黑死病、天花、霍乱,以及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
2.互动方式:采用推拉屏的互动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墙面设置的时间轴,了解不同时代的主要传染病。
本馆的设计理念是打造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公益性为一体的生命起源与防疫疾病科普馆,通过参观、互动、了解,让每一位观众从不同维度了解人类传染病的历史,以及防疫的重要性,感受生命的伟大,探索生命与健康,将防疫知识牢记于心。
目前,场馆内所有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满足合同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各设备运转正常,已进入正常运行状态;设备已完成验收手续。
场馆以高科技互动、实时动态信息展示为特色,利用多通道投影、三维动画、互动装置、互动游戏等展示方式,增强展厅的科学性、互动性,展示人类重大传染病发展史和生命周期疾病防治。参观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感受卫生防疫,对全民健康和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尤其现在疫情还未解除,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要从小到大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综上所述,学校建设了医学实践教学中心、医学互动学习中心、医学教育博物馆、医学艺术中心等科普设施,通过人文与医学的双螺旋,丰富了传播健康知识和科普的手段,降低了前沿医学科普知识传播的门槛,让以公共卫生为目的的医学科学真正为广大民众所掌握。依托众多科普设施形成健康科普场馆群,进而发挥集群优势,通过减轻医疗机构知识传播压力体现社会价值。
学校科普展厅以医学发展实物、医学艺术品为重要载体,以互联网、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结合科普教学软件为重要技术手段,从人文到医学、从正常到疾病、从微观到宏观、从形态到功能,通过现场欣赏、参观教育、模拟体验、标本观察、虚拟操作、3D多视角解剖软件及虚拟仿真解剖设备等形式,进行虚拟与现实、艺术与现实、历史与事实相结合的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式健康科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